彩虹之美在於千色共存
生命之美在於多人共榮
對於此、您怎麼看?
在中美關係發展歷程中,「布希」是一個重要的名字。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希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,40多年來見證並推動中美關係取得歷史性發展。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希任內曾4次訪問中國,創下歷任美國總統訪華次數之最。
中美建交40多年來,包括兩位布希總統任內,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加強,其間雖也有曲折困難,但總體不斷向前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,美國採取的對華政策致使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。
美國應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崛起?
東西問•中美對話節目邀請全球化智庫(CCG)理事長王輝耀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第三子、喬治•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尼爾•布希展開對話。與父親、兄長一同見證了中美關係風雲變幻的尼爾•布希認為,
世界上沒有一種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,各方應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表達自己支持的價值觀,盡可能求同存異,合作應對挑戰。
現將對話實錄摘要如下:
王輝耀:你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1975年,隨後也曾多次訪華。親眼目睹了中國過去這些年的發展和巨大變化後,你如何評價你所見證的中美關係?
尼爾•布希:1975年我和三個兄弟姐妹訪問了中國五周,我們在北京待了四周,然後和母親一同乘火車去了無錫、南京和上海。中國過去46年間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,能夠以旁觀者身份目睹這一切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。
我在1975年看到的中國,人們同等貧窮,在「文化大革命」末期許多人還無法自由地作出選擇,這在今天顯然是無法想像的。46年後回頭看,如果再回到1975年,我無法預測或想像中國會有數億人擺脫貧困,中產階級會像今天這樣迅速增長,經濟會持續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財富,人們能享受自由的日常生活,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我認為我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,我曾實地到訪過中國,親眼看到了中國多年來的成長。我得出了一些深刻結論:沒有一種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,每個國家都需要建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度。中國的制度對中國是有效的。看看自我到訪中國46年以來,以及美中建交40多年來的成果吧,結論不言自明。
王輝耀:你的父親和哥哥都是來自共和黨的美國總統,他們曾多次訪華,有過很多建設性的對話和交流。不幸的是過去幾年,中美關係後退了不少,包括對華發起的貿易戰。你如何評估當下中美關係?如何才能真正改善中美關係,促其回歸常態?
尼爾•布希:一系列類似的因素導致了美方對中國崛起感到恐懼,這種恐懼反映在越來越激烈的對華言辭中,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後退和拒絕對話的孤立主義做法。
我父親的核心觀點是:國家、家庭和朋友都需要彼此保持聯繫,以便更好地瞭解對方,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。這樣一來,衝突出現時就能夠以成熟的方式加以解決。但我們在過去5年甚至更早之前就與此背道而馳,而看到中國經濟不斷崛起,在總量上已僅次於美國,很多美國政客都害怕這會讓我們失去領先地位。此外,在美國的大環境下我們沒有很好的信息來瞭解中國,因此在政治上中國變成了容易受攻擊的對象。
這就涉及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。作為世界上的重要大國,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崛起?美國很多政治家對此反應相當不佳,他們認為中國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是一個威脅。但很顯然,任何雙邊關係都會有問題,美國與法國、德國、以色列等親密盟友間有問題,與中國間也會有問題。我們要盡量以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堅定支持的價值觀,而非一味指責或貶低。其最終目標應當是盡可能求同存異,以尊重和成熟的方式應對挑戰。
關於對華加徵關稅,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主意。關稅加在了美國消費者身上,傷害的是美國企業。他們認為,如果美國與一個國家有貿易逆差,則必須通過提高關稅、平衡貿易來解決。但現實是,在全球貿易中,富裕國家想要從一些國家購買成本較低的優質商品,但發展中國家無法負擔從富裕國家購買商品,因此出現了貿易不平衡現象,這很正常。經濟學基礎課中從沒說過貿易不平衡是不自然、不適當或不好的。更深層次地看,這種做法可能旨在打擊中國經濟令其出現倒退,但這也不符合邏輯。所以它是一個失敗的政策,需要被扭轉。
王輝耀:你談到了大衛•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,中美兩國在科技、金融、基礎設施等方面也有很多合作空間。不幸的是現在整個世界正面臨巨大挑戰——我們將長期處於疫情之中。你認為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真正開展合作?
尼爾•布希:這個問題涉及一些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可持續性的主要議題,包括氣候變化、糧食安全,以及與衛生有關的一切。疫情是當下最顯著和最緊迫的事項,但由於氣候變化,我們還面臨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。怎樣才能改變氣候變化進程,使地球可持續地發展?在這些重大事項上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必須合作,很難想像這些問題能在沒有美中合作的情況下得到解決。
我們應當相互學習,秉承開放的態度去看看其他國家做了什麼。我們應當分享現有疫苗研發技術,讓世界各地都能生產出合格的疫苗,讓全世界人民可以更便捷地接種疫苗,防止變種病毒傳播。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合作的環境,但可悲的是它今天並不存在。我相信事情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,我確信本屆美國政府已經在創造更多交流和對話的機會。當雙方能夠坐下來對話,就會產生好的結果。面對當前的嚴峻問題,在應對疫情等衛生相關事項上增進理解、開展合作,應當成為對話的核心。